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二十四孝父母
从前只听过 “孝子” 这名词,
近代 “孝子” 这名词不再用得上了,
取而代之的是 “孝父母”。
以前,我办公室隔壁是补习中心,
学生都是中学生,
这些亲少年再过两三年就可踏入社会了,
他们那 “孝顺的父母”
害怕自己的宝贝迷路似的,
孩子还未下课老早就把车子停在中心的大门口,
等待他们的 “大小姐”, “大少爷” 下课。
其实,父母要当孩子是 “大小姐”也好,
“大少爷” 也好,
“公主”也可以 ,
“王子” 也罢,
那是他们家事,
外人管不着。
偏偏他们把车子停在路中央,
一辆接一辆的把整条的道路霸占了,
阻塞道路。
还顽固到不管你怎么鸣响车子的喇叭,
他就是不移开。
无动于衷的他,
根本不当一回事,
眼中,耳里,
就只有孩子。
只能等到孩子进车,
这时,车去路顺。
现在的父母与孩子的身份转换了。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怎么还没开饭?” 的人是孩子。
那个一进门,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烧菜的人是父母。
那个成天抱怨 “功课多,累死人” 的人是孩子。
那个上了一整天班, 下班后还忙做家务再 “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孩子。
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但从不吝啬于孩子教
育的人是父母。
那个情愿把休闲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上,
却不愿回家看家人的人是孩子。
那个只要看到孙子,尽管只是一回儿,仍然满心
喜悦的人是父母。
这就是现代父母和孩子的区别,
身为孩子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活菩萨
释家说父母是家中的“活菩萨”。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诽谤佛教,
人怎么能媲美菩萨?
怎么可以以菩萨相称呢?
这么说会折福的呀!
在我学佛生涯中,
我对菩萨的理解是心地善良,
处处为他人着想,
与世无争,
存有一颗慈悲心的人
就可以称得上是“菩萨”。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菩萨”,
只要看得开,
放得下世俗的一切,
与世无争。
我们家的女菩萨(外婆)八十一岁了,
在不久前,
我们特地在酒楼订俩座酒席为外婆庆生.
喜欢展歌喉的可以尽情的唱,
连三个小不点也会跟大人争麦克风,
点唱她们的儿歌 "泥娃娃"。
钟情于杯中物的有红酒,
啤酒尽情喝,
不说你不知外婆也会喝酒哦!
喜欢拍照留念的更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比出胜利的手势,
大拍特拍,
反正用的是数码相机,
不用冲洗就可以直接贴上面子书,
方便又省钱。
老少都乐在其中,
就是不知“寿星婆”是否真的高兴?
我猜,应该会高兴吧!
外婆是乐天派的,
家人常说:就算有一天,
天掉了下来,
外婆会把它当被子盖。”
她就是这么一位老人家。
一个老人家最想要的是什么?
不是家财万贯,
也不是高档的名牌货,
更不会是要佣人全天候的跟在身边侍候。
(异族的佣人哪会比得上自己的子孙来得好?
说句实在话,我们也没能力请佣人给外婆。)
老人家每天求神拜佛的
不外是希望子孙和睦相处,
在外能找到两口饭吃,
“出入平安”而已。
虽说,我们亲戚间偶尔会为了意见不合而吵架,
但是,总会在两三天后和好如初,
只因,始终我们是关心对方的。
外婆应该感到安慰吧!
从照片中,
看得出子孙不多。
是的,我们人丁不多,
但胜在一家人和睦,
彼此相亲相爱,
能互相扶持。
也许,我们不富有,
所以,省去了争财产的烦恼。
从我们家可学习到“布施”,
互相合作,
彼此礼让的精神。
这是尽管有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
(可别笑我臭美,
这是穷人唯一可炫耀的事。)
我确实很欣赏家人的作风,
不斤斤计较,
付出不求回报,
这种精神在现时社会还真是买少见少,
更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坚持下去。
http://storyteller-choo.blogspot.com
订阅:
评论 (Atom)
